泌尿疾病
尿路結石患者飲食衛教
 附件:尿路結石患者飲食衛教

尿路結石患者飲食衛教
每天攝取蛋白質量應該占總熱量的10%至35%之間,蛋白質是身體所需的重要營養素,但攝取過多的動物蛋白質可能會增加尿酸和鈣的排泄,進而提高結石風險。腎臟功能正常的人,應避免飲用含糖飲料和其他添加劑,可能會增加結石形成風險。平常水分攝取不足尿液容易過於濃稠,常見含有尿酸、草酸鹽及草酸鈣等成分,這些物質在身體堆積就可能形成結石,結石種類包含草酸鈣結石、磷酸鈣結石、尿酸結石、胱氨酸結石、感染性結石,飲食相關注意事項如下:

一、草酸鈣結石
(一)草酸屬於天然有機酸,常常出現在蔬菜、水果,甚至是飲料和巧克力當中;另外,維生素C的代謝產物為草酸,若同時間攝取大量草酸,就容易增加身體形成結石風險。
(二)降低草酸攝取:盡量少吃含高草酸食物,如茶類、紅茶、
椰子、咖啡、可樂、啤酒、小紅莓汁、檸檬、扁豆、菠菜、柑橘、葡萄、蘋果、楊桃、茄子、南瓜、番茄、韭菜、大黃、甜菜、秋葵夾、甘薯、無花果、李子、梅子、草莓、杏仁、巧克力可可、花生、萵苣、芹菜、蘿蔔、蘆筍、葡萄乾、牧草粉(汁)等,增加維生素B6攝取。
(三)多食穀類如米、麥片、麵條。
(四)降低鈣之攝取:避免維生素D的過度攝取、熬煮骨頭湯時,少加醋,以免鈣質釋出、限制含鈣食物,如酪農製品、肉、綠色蔬菜。
(五)限制牛奶,勿超過每日一杯240c.c,不食用地下水。
(六)少吃脂肪類食物,脂肪會增加鈣質排泄。
二、磷酸鈣結石
(一)飲食中鈣和磷攝取量過多或不平衡可能增加結石的風險。例如,過量攝取高磷食物或補充劑,或者鈣的攝取過多,都可能影響尿液中的鈣磷平衡。
(二)降低鈣食物之攝取:避免維生素D的過度攝取、熬煮骨頭湯時,少加醋,以免鈣質釋出、限制含鈣食物,如酪農製品、肉、綠色蔬菜。
(三)少吃高磷食物,如酵母菌、小麥胚芽、蝦、香菇、全穀類、麥片、內臟、蛋黃、牛奶、豆類、堅果類、可可粉、巧克力、果汁粉。
三、尿酸結石
(一)尿酸是體內嘌呤代謝的產物。當尿液中的尿酸濃度過高時,它可能會結晶形成結石。尿酸濃度的升高通常與高嘌呤食物攝取過多有關。
(二)限制飲酒,酒精可能干擾體內的尿酸代謝,降低尿酸排泄,從而使尿酸水平升高。
(三)採用鹼性食物,如牛奶、豆莢、綠色蔬菜、水果、海帶、海藻、大比目魚、鮭魚、魚、牛肉。
(四)少吃高嘌呤類食物,如小魚乾、沙丁魚、內臟、肉汁、肉湯、香腸、洋菇、蘆筍、豆類、養樂多、發酵乳、健素糖、雞精、干貝、蛤蜊、草蝦、發芽豆類、蚌、紫菜。
四、胱氨酸結石
(一)胱氨酸結石通常在尿液的pH值偏酸性(低於6.0)時形成。尿液pH值偏酸性會使胱氨酸的溶解度降低,促進結石的形成。
(二)限制蛋白質攝取:胱氨酸主要來自於動物蛋白,特別是肉類和某些乳製品,建議適量控制肉類和乳製品的攝取。
(三)適當調整飲食可以影響尿液pH值,多攝取一些水果和蔬菜等鹼性食物,如葡萄柚汁、橘子汁、小紅莓汁、葡萄汁,均有助於保持尿液健康pH值。
五、感染性結石
(一)尿路感染引起結石,與感染中某些細菌產生尿素酶有關。
(二)保持充分水分:每天每公斤體重應攝取30-35毫升水量。
(三)尿液偏酸性可減少結石形成風險,故建議增加酸性食物攝取,如柑橘類水果(橙子、檸檬等)和優格,有助於降低尿液pH值。
(四)嘌呤主要與尿酸結石相關,高嘌呤食物也可能影響尿液中其他成分,可以限制紅肉,肝臟、腎臟等內臟類食物,以及沙丁魚、鯖魚等海鮮。
若有任何疑問,請撥諮詢專線:(07) 8036783轉3262或3269
〝小港醫院泌尿科關心您〞